跑——体验速度单元教学计划
泰兴市滨江小学 凌军龙
年级 |
四 |
学生人数 |
48人 |
执教 |
凌军龙 |
学 情 分 析 |
小学四年级的学生组织纪律性较强、情绪变化较大,运动能力有一定发展,上课喜欢玩,运动系统发育不成熟,肌肉力量和协调性较差,想象创造力丰富,学习兴趣易激发。应该努力培养学生主动进取的态度,掌握好学习方法,把握学习规律,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去探讨,去理解,去发现,去创造。将学生身心作为一个整体,通过合理的运动实践,在不断克服困难体验运动乐趣;提高运动技能,培养健康和愉快生活的态度,通过从事适宜的运动,了解自己的身体变化,增强体质,培养坚强的意志,让学生在活动中尽量自由地发挥,充分地展示自我。 | ||||
教学 目标 |
运动参与:积极地参加跑与游戏的活动 运动技能:能运用快速跑的动作方法,灵活地通过各种障碍 身体健康:能在快速跑与游戏过程中发展速度、灵敏和协调等身体素质 心理健康:在身体有轻微难受感觉的情况下能坚持完成活动任务 社会适应:能与同伴配合,愉快地完成跑与游戏的活动任务 | ||||
教学 内容 |
跑:障碍跑;放松跑;加速跑;快速跑;50米跑(考核) 游戏:障碍接力跑;“8”字接力跑;三人五足跑;双人合作跑;运送地雷 | ||||
学时 |
学习目标 |
学习内容 |
重难点 |
教学建议 | |
1 |
(1)能自行选择快速安全通过三个障碍的方法 (2)发展速度、灵敏和协调的能力
|
跑:30米障碍跑 游戏:30米迎面障碍接力跑
|
重点: 学生在跑动中能安全的通过各种障碍。
难点: 用最巧妙地方法通过障碍。
|
(1)跑的辅助练习 (2)分组进行障碍跑练习 (3)迎面障碍跑接力比赛 | |
2 |
(1)在老师的安排下,能相互协商,自行选择设置障碍的合理方法 (2)提高快速、安全通过障碍的速度 |
跑:障碍跑 游戏:障碍接力跑 |
重点: 掌握快速通过障碍的三种方法 难点: 合作探究选择障碍设置的合理方法 |
(1)自行摆放障碍并练习 (2)各组讨论设置障碍的顺序与障碍形状,进行游戏比赛 (3)互评摆放障碍的效果 (4)引导学生穿越活动障碍 | |
3 |
(1)能做出放松跑的动作,能服从组长安排 (2)能与同伴配合愉快地完成放松跑与游戏任务 |
跑:50米放松跑 游戏:“8”字接力赛跑 |
重点: 动作自然放松 难点: 体会放松跑的速度节奏。 |
(1)观察示范,理解放松跑与慢跑和快速跑的区别 (2)放松跑练习 (3)游戏练习与比赛 | |
4 |
(1)学会加速跑的方法,做到摆臂积极,跑的轻快 (2)知道游戏中三人配合的重要性,能在游戏中与同伴密切配合 |
跑:50米加速跑 游戏:三人五足跑 |
重点: 积极摆臂,加快步频
难点: 跑的自然、放松、快速 |
(1)由慢到快的原地摆臂练习 (2)听信号、按加速标志练习 (3)尝试性练习后再讨论游戏比赛 | |
5 |
(1)通过让距离跑和双人牵绳跑接力的练习,发展快速跑与合作跑的能力 (2)提高速度素质 |
跑:50米快速跑 游戏:双人合作跑 |
重点: 能做出让距跑中的速度
难点: 跑时动作动作正确、协调 |
(1)跑的辅助练习 (2)让距跑练习 (3)游戏练习与比赛 | |
6 |
(1)能做到保持最高速度冲过终点 (2)体会负重快跑的方法,能坚持在身体有轻微难受感觉的情况下完成比赛 |
跑:50米快速跑 游戏:运送地雷 |
重点: 用前脚掌着地,积极摆臂,加快步频 难点: 在跑的速度达到最快的时候仍能保持动作。 |
(1)“运送地雷”游戏练习 (2)观察示范,模仿动作方法 (3)分组进行计时快速跑 | |
7 |
(1)敢于与强手竞争 (2)在完成考核任务中努力展示自我 |
跑:50米跑(考核) |
重点: 全程跑的方法
难点: 以最快速度跑完全程 |
(1)做好专项准备活动 (2)试跑、测试、记录 (3)互评与师评 | |
|
|
|
|
|
水平二(四年级)“障碍跑”课的设计
泰兴市滨江小学 凌军龙
一、指导思想:
以《新课程标准》为理论基础,课堂上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体现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有效地培养学生自己动手能力和小组合作意识,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使其成为知识的发现者和探究者。以《科学的预设,艺术的生成》为蓝本,课堂上采用多种方法和手段,让学生体验学习的成功和乐趣,使每一个学生都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提高。
二、教学目标:
运动技能:能掌握跨、钻、跳过障碍的方法,并能快速安全的通过障碍。
运动参与:能自主、合作、探究出合理设置障碍顺序的方法。
社会适应:加强学生的合作和沟通意识,发挥其团队能力。
三、教学内容的选择:
根据教学目标的制定,针对四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本课选择障碍跑为教学内容,即水平二跑——体验速度单元中的第二课时。
四、教学过程的设计:
1.游戏导入,激发兴趣阶段:安排了两个游戏“快速移位”和“击掌换位,首先能有效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其次是复习前一节课所学“绕”障碍的方法;再次为后面的障碍迎面接力交替信号做准备。
2.适时迁移,有机渗透阶段:针对跨、钻、跳三种过障碍的方法,逐步指导学生,并让学生在叠加情况下初步体验和学会动作。在学生学会和合理运用三种方法后,由小组讨论探究体验快速通过障碍的合理顺序。
3、组合创造,体验成功阶段:各小组在合作探究后,找出此阶段科学合理设置障碍的顺序,各小组按这种顺序设置障碍并进行比赛,体验能快速安全通过障碍的成功。
4、合理拓展,发展能力阶段:在学生掌握了跨、钻、跳三种方法后,将本课过障碍的方法拓展到让学生穿越活动式障碍,进一步发展学生通过障碍的能力。
5、整理放松,调整身心阶段:利用活动式障碍的跳绳,分组让学生做“踩尾巴”游戏,既是让学生巩固通过活动式障碍的时机掌握技能,又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调整身心。
小学体育水平二《障碍跑》教案
泰兴市滨江小学 凌军龙
年级 |
四 |
学生人数 |
48人 |
执教 |
凌军龙 | ||||
学 习 目 标 |
运动技能:能掌握跨、钻、跳过障碍的方法,并能快速安全的通过障碍。 运动参与:能自主、合作、探究出合理设置障碍顺序的方法。 社会适应:加强学生的合作和沟通意识,发挥其团队能力。 | ||||||||
学习内容 |
障碍接力跑 | ||||||||
学习重点 |
掌握快速过障碍的三种方法 | ||||||||
学习 难点 |
运用合理的方法快速安全通过障碍 | ||||||||
学习过程 |
学习内容 |
学生活动 |
教师活动 |
组织形式 | |||||
游戏 导入
激发 兴趣 |
1.课堂常规 2.游戏: ①快速移位 方法:每组最后一名学生迅速绕过前面的每一个同学到队首并立即与后面的学生击掌传递至最后一名,依次完成成原来队形。 要求:快速绕过,击掌传递 ②击掌换位 方法:错肩,出同侧手同侧脚,击掌后换位 要求:击掌后比谁先站到对方位置 |
1.整队报数, 师生问好
2.认真看老师示范。 3.小组练习
4.听老师讲动作要求并认真看示范 5.二人一组进行游戏 |
1.引导学生进行课前检查,提出本课学习任务和要求
2.教师示范并组织学生进行活动
3.教师和学生一起活动 |
♀♀♀♀♀♀ ♂♂♂♂♂♂ ♀♀♀♀♀♀ ♂♂♂♂♂♂
▲
↓
|
| ||||
适时 迁移
有机 渗透
|
1.学习三种通过障碍的方法 (逐个叠加)
2、尝试通过三种障碍
|
1.小组长迅速摆放好器材, A.跨过障碍并迅速返回 ↓ 要求:单脚起跨腾空越过 B.钻过第二个障碍迅速返回 ↓ 要求:手脚并用 C.跳过第三个迅速返回 要求:跑动中单脚起跳,收腹举腿
2.再次体验通过三种障碍的方法 要求:合理运用三个动作 3.小组讨论“设置障碍的合理顺序” 要求:找出能快速通过障碍的合理顺序
4.自行设置障碍顺序,检验的新的方式下的效果 要求:动作迅速 5.共同协商,找出最佳障碍顺序,各组按讨论结果摆好障碍 |
1.按跨、钻、跳的顺序逐步指导学生自已摆放障碍并通过 (提示学生注意“栏架”的正确摆放方法)
2.组织学生同时完成三种障碍并引导学生思考 3、引导学生进行讨论找出本组的最佳设置方式
4.引导学生自己设置障碍顺序和间距,并组织学生体验自行设置方式的效果——比赛 (提示:器材靠左摆放;必须在“击掌”后下一个同学方可继续) 5.引导学生调整 |
分六大组 | |||||
组合 创造
体验 成功 |
障碍接力跑 要求:快速安全通过障碍 |
在同一种障碍顺序的前提下,迎面障碍接力比赛
|
组织学生在共认的合理方式下调整好场地并进行公平比赛,颁发小红旗 |
| |||||
合理 拓展
发展 能力 |
穿越活动障碍 方法:长绳顺时针方向摇摆,学生迎绳穿越 要求:掌握时机快速穿越
|
1.认真听老师讲解示范。 2.在老师的指导下小组进行练习 3.尝试全班一起练习
|
1.激发学生穿越活动障碍 2.讲解示范游戏方法 3.组织学生分组进行尝试练习 4.组织全班学生一起展示 |
| |||||
整理 放松
调整 身心 |
踩“蛇尾” 方法:小组二人地面摆绳,其他同学依次迅速用脚踩绳 要求:掌握时机出脚迅速 |
1.认真看老师示范 2.小组游戏 |
1.教师示范动作 2.组织学生游戏并参与 |
| |||||
归纳 总结
课外 延伸 |
课堂小结 布置任务 |
1、畅谈本课的收获 2、整理归还器械 |
1、教师归纳总结本课学习情况 2、布置作业,师生再见 |
| |||||
动作 负荷 |
运动量:中等偏强 密度:60%~70% 平均心率:100~120次/分 | ||||||||
场 地 设 计 |
| ||||||||
课 后 反 思 |
一、本课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玩中学,玩中练,玩中体验体育课的情趣所在;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交流中掌握了跑、跳等体育技能,体验体育学习和成功的快乐。 二、本课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的理念。这节课在注意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特别强调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体现,鼓励学生大胆尝试、体验和小组讨论,一轮练习结束后,进行自我和相互评价总结;教师在课堂中对学生的主体言行充满激情的真诚赞扬,例如“你真行!”“跳的真好!”“真不错!”让学生在教师的评价中充分感受到一份成功的自豪感和愉悦的情感。 三、本课体现了“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的理念。这节课充分考虑了学生在身体条件、运动技能等方面的个体差异,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技能情况设计障碍物的摆放;穿越活动障碍让课堂上“吃不饱”的学生得以发挥,真正使每一个学生都体验到了学习和成功的乐趣,满足了学生自我发展的需要。
|